《伤寒论》原文第23条:太阳病,得之八九日,如疟状涩涩爱,发烧恶寒,热多寒少……面色反有热色者,未欲解也,以其弗成得小汗出,身必痒,宜桂枝麻黄参半汤。
第25条:服桂枝汤,若形似疟,一日再发者,汗出必解,宜桂枝二麻黄一汤。
第27条:太阳病,发烧恶寒,热多寒少,脉隐微者,此无阳也,不可发汗,宜桂枝二越婢一汤。
桂枝麻黄参半汤:
太阳病,得了八九天了,在莫得传经的前提下,出现了一阵发冷一阵发烧的情况,并且是热多寒少,这讲明表邪较轻,浩气照旧比较足的,抗邪才能较强。
要是面色反有热色,也等于面色潮红,标明小邪郁闭住了阳气,这技艺势必出现皮肤痒。皮肤痒也标明邪气较轻,要是邪气重的话,就会出表象麻黄汤证那样的身疼,骨节烦疼这么的隐衷,而不是痒了。
要是仅仅身痒,就只需要小发汗,轻轻推邪出门即可,这里用的是桂麻参半汤,等于桂枝汤、麻黄汤的剂量各取一半,其实也等于桂枝汤加麻黄、杏仁,然后减少了份量。
桂枝麻黄参半汤方:
桂枝一两十六铢(约25克)涩涩爱,芍药一两(约15克),生姜一两(约15克),
甘草(炙)一两(约15克),麻黄(去节)一两(约15克),
大枣(擘)四枚,杏仁(去皮、尖)二十四枚。
用法:上七味,以水1000毫升,先煮麻黄一二沸,去上沫,纳诸药,煮取360毫升,
去滓,每次温服120毫升,半日许服尽。
桂二麻一汤
要是喝了桂枝汤,出现一阵发冷一阵发烧的不异疟疾的症状,一日再发,就用桂二麻一汤。它比桂麻参半汤的一日二三度发要再轻极少,于是就削弱了麻黄汤份量,造成桂二麻一汤。桂二麻一汤的药味与桂麻参半汤沟通,仅仅剂量更轻,取桂枝汤原剂量的十二分之五,取麻黄汤原剂量的九分之二。这个方子长入营卫的力量更大而发汗力更小,更适当大汗出后的微邪不明。
桂二麻一汤方:桂枝1两17铢26g(去皮),芍药1两6铢19g,麻黄16铢10g(去节),生姜1两6铢19g(切),杏仁16个(去皮尖),甘草1两2铢16g(炙),大枣5枚(擘)。
桂枝二越婢一汤亦然出现一阵发冷一阵发烧,且热多寒少,但比前两个方子多了一个症状:脉隐微。这个脉隐微不是指一火阳的脉隐微,而是与前两个方子的脉浮紧比拟,浮和紧的进度都仍是削弱,出现了寒邪入里化热的趋势。
桂枝二越婢一汤
越婢汤方:麻黄六两(18g)、石膏半斤(25g)、生姜三两(9g)、甘草二两(6g)、大枣三枚。
桂枝二越婢一汤是桂枝汤与越婢汤的合方,也等于桂枝汤加麻黄、石膏并减少份量而成。当出现表寒部分入里化热,进而发扬出热多寒少的情况,但麻黄汤、桂枝汤、大青龙汤又都不适当的技艺,就用这张方来辛凉解表。桂枝二越婢一汤用桂枝汤加麻黄来解表开郁,用石膏来清阳郁之热,但它的用量较轻,发汗解热的力量都比较弱,是以也属于小汗方。
需要提防的是,这里所说的太阳证如疟状的发冷发烧,需要与少阳病的往复寒热相分辩,二者的区别主要体当今两个方面。
一个是发作的频率。凡发烧恶寒一日再发以致数十发,齐为太阳病。要是是一日一发,以致三数日一发,齐称少阳病的往复寒热。
另一个是出现寒热的先后端正。太阳证如疟状的发烧恶寒常常是先热后寒,热多寒少,而少阳病的往复寒热时常是先寒后热。
伊人在线小色哥奇米诊疗上,太阳证发烧恶寒的极轻证用小汗方,而少阳病的往复寒热用柴胡剂。
以上三张方统称为小汗方,都适用于营卫小邪不明,而出现寒热交作如疟的情况。桂麻参半汤、桂二麻一在临床上都可诊疗因表有小邪而出现的烦热、身痒的病证,最典型的运用等于荨麻疹。关于那种无显然诱因,遇阴天,遇冷发作剧烈的荨麻疹不错议论用这两个小发汗方推邪出表来诊疗。
仅供参考涩涩爱
本站仅提供存储就业,统共实质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实质,请点击举报。